资讯
第九届世界摄影大会负责人曾毅主席的摄影作品《条条致富路》被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收藏
近日,第九届世界摄影大会筹备委员会传来喜讯:英国牛津大学博物馆举行了曾毅先生摄影作品《条条致富路》的捐赠收藏仪式。中国艺术家代表团负责人代表曾毅(曾毅因工作原因无法随团前往),向牛津大学艺术学院主任Jude教授捐赠了由曾毅亲笔签名的《条条致富路》原作,牛津大学艺术学院向曾毅颁发了捐赠收藏证书。
曾毅现任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中国办事处首席代表、丝路国家摄影组织国际联盟执行主席等职务。2025年8月23日,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第九届世界摄影大会在中国湖南和内蒙古举行。本届世界摄影大会也是自2017年第五届世界摄影大会之后,又一次落地中国。在本届世界摄影大会期间,曾毅还担任了第九届世界摄影大会筹备委员会主席职务,届时将为全世界的摄影爱好者和从业者带来一场盛大的视觉盛宴。
英国牛津大学收藏证书原件
英国牛津大学收藏证书翻译件
图为牛津大学艺术学院主任Jude教授在博物馆展厅接受曾毅亲笔签名的《条条致富路》原作
4月16日上午10时,在剑桥大学菲茨威廉博物馆举行了《条条致富路》作品收藏仪式,中国摄影家曾毅的代表将曾毅亲笔签名的《条条致富路》作品递交给剑桥大学艺术学院负责人Adam Antotonik教授。收藏仪式结束后两人在菲茨威廉博物馆门前合影留念并颁发了剑桥大学的收藏证书。
英国剑桥大学菲兹威廉博物馆收藏证书原件
英国剑桥大学菲兹威廉博物馆收藏证书原件翻译件
英国剑桥大学艺术学院教授Adam Antonik先生与中国摄影家曾毅代表等在剑桥大学菲茨威廉博物馆门前举行作品收藏仪式时合影留念。
《条条致富路》照片背后的故事
1982 年的腊月 23 日,曾毅带着济南的一个青年摄影创作小组,坐上绿皮火车到胶东深入生活。当时这个小组有郑立强、李亚非、秦黎、马镇等成员,他们来到海阳的一个渔村,并在村子里度过了春节。《海鸥飞来农家乐》这幅作品,就是春节大年初一在这个小渔村里拍摄的。画面中呈现的是祖孙三代一家人,曾毅为他们安排拍摄全家福。拍完全家福后,曾毅又把一台海鸥相机和上海 120 胶卷放在圆凳上作为前景拍摄。当时大家共同按下快门拍下了这个瞬间,回到济南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这时大家才发现曾毅把人物都拍虚了,焦点对在了相机上,影友们相视而笑,心照不宣。后来这幅作品被袁毅平老师看到,作为范例收入到了他的讲义之中,几年后该作品在国内外多次获奖,并被编入 1957 - 2000《中国摄影》作品精选和《中国摄影年鉴》。
年后,曾毅一行又来到齐国故都临淄,在淄博当地影友陆玉鲁、孙其光、刘统爱等人的引领下,前往当时又偏僻又贫穷的山区 —— 峨庄。虽时值正月寒冬,但村子里的村民们都还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气氛之中。他们首先来到了峨庄的东峪村,在村子里转了半晌,观察和了解村里的一些情况。第二天,其他人继续到别的村子里去转,曾毅则独自一人又回到了东峪村,找到了一位叫朱永连的村民,想以他为生活原型进行创作。朱永连有两个女儿,种几亩山地,主要以编筐为生。曾毅看到他的院子和屋子里到处都摆满了树条和编好的条筐,便构想拍摄一幅反映他现场编筐的作品。
朱永连家院子不大,房子有些破旧,于是曾毅利用满院子的柳条和条筐,用编好的柳筐垒成一道墙,既遮挡了后面的破房老墙,又创造了一个吻合主题的 “筐墙” 背景。曾毅让朱永连坐在那里,嘴里衔着一根柳条开始编筐,让他 6 岁的女儿翠翠拿着收音机依偎在他的身旁。父女俩刚坐好,忽然他家的小黄狗慢慢地向他俩走去,仿佛也想要充当一个角色。如此天作地合的好场景,曾毅选好角度快速按动快门,捕捉下了这一生动的瞬间。当时曾毅用的是尼康 FM2 相机,手动过卷无法连拍,而且用的是柯达彩色胶卷,也不舍得多拍。等曾毅过完卷准备再按快门时,小黄狗不耐烦地起身走了,就这样前后不到两分钟的时间,《条条致富路》就用百分之一秒的瞬间永久地留在了胶片上。
后来这幅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的一些摄影展览和比赛,1985 年,曾毅突然收到了中国摄影家协会转来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文化中心的获奖证书和一封中国摄影家协会的贺信,证书上还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印度、日本、印尼、南韩等国家评委的名字。曾毅当时非常激动,这是他第一次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如此重要的国际摄影比赛中获奖。也就是因为这张照片,三十年来曾毅与峨庄一直保持着一种特殊的、难以割舍的情思,尤其是让他一直牵挂着朱永连的一家,虽然中间很少回到峨庄,但却时时不断地从各种渠道听到峨庄的信息和朱永连一家的生活情况。
1979年前朱永连一家的合影,后左为朱永连,前左三为翠翠
2002 年 9 月,山东省青年摄影家协会在淄博开会,正值曾毅在峨庄拍摄《条条致富路》20 周年。当时,《山东画报》的谷永威约曾毅重回峨庄,计划拍摄一组专题报道,淄博电视台也同步跟踪拍摄专题片《照片背后的故事》。在几家媒体记者的陪同下,曾毅再次来到峨庄,见到了朱永连和他的女儿翠翠。此时,翠翠已出落成 26 岁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她在城里代理服装品牌,成为了小老板。
当年那只小黄狗早已不在,翠翠抱着一只长毛宠物狗,而老朱也不再以编筐为生,转而当上了一家机关单位的保安员,家境明显改善。曾毅与朱永连父女一同前往淄博电视台演播室,参与拍摄了 “照片背后的故事” 专题片。不久后,《山东画报》刊发了《条条致富路二十年》的专题报道。
当年,通过摄影人的信息传播和当地政府的宣传报道,峨庄的知名度逐渐提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这里逐渐成为全国知名的摄影和美术创作、写生基地。淄博当地的摄影组织持续组织举办摄影展览和创作活动,进一步扩大了峨庄的影响力。2015 年 12 月,受山东省旅游局委托,曾毅邀请了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及美国、意大利、法国、瑞士、比利时、德国、阿根廷、荷兰、英国、印尼、马耳他等国的十几位摄影家再次前往峨庄采风创作。深秋时节的峨庄红叶满山,乡村建设和交通道路已焕然一新,这里已发展成为 “乡村游、农家乐” 的热门景点。
村里许多年轻人前往城里上学、打工、谋生,留守的老人和儿童则依然在家过着平淡自足、安详快乐的生活。峨庄及当地农民三十多年来的变化,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展变迁的一个缩影。今年,淄博市摄影家协会计划举办淄博(峨庄)国际摄影比赛,应孙伟庆主席的邀请,曾毅再次回到峨庄 —— 这恰好也是他长久以来的心愿。曾毅一直想再回到峨庄,看看朱永连一家这些年的变化,了解老朱、翠翠及其家人的生活状况,三十多年来,他始终牵挂着这一家人。
2012 年时,《山东画报》总编谷永威又一次约曾毅去拍一组《条条致富路》30 年的专题,但终因曾毅事务缠身,一直未能成行。受淄博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孙伟庆的一再邀请,曾毅于 2016 年 1 月 8 日,在梁勇、孙月光等几位影友的陪同下,第三次来到了峨庄。到了之后,曾毅只见朱永连家大门紧锁,当年的情景早已时过境迁,满院子长满了枯树,几近荒废。通过村里的一位妇女主任,曾毅才得知老朱一家早已搬到临淄城里去了,女儿和儿子都在外地工作。妇女主任帮曾毅拨通了朱永连的手机,接着传来了老朱宏亮、粗吭的声音。老朱十分兴奋地说:“曾主席,可把你盼来了,太高兴了!我早不在老家住了,孩子们都在市里买了房子,我在一家公司做保安,您快来吧!”
曾毅一行人按老朱提供的地址驱车赶到了临淄,在老朱工作的工厂见到了他,大家相见兴奋不已。老朱带着曾毅等人到临淄的大商场去找翠翠,一进大厦就见到了身着工装的翠翠,她在商厦里代理几家名牌服装。翠翠管理着诺大一片场区,陈列着数百件各种品牌的服装,令人看的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这次见到翠翠虽然离上次见她已有 14 年了,但看上去她却更加青春靓丽充满着活力。翠翠见到曾毅格外亲切,紧紧地握着他的手说:“好想您呀曾叔叔!”。在商场里,他们好一阵长谈,老朱一直乐得合不拢嘴。他们约定第二天到翠翠家里去看看她的孩子和家庭,又正赶上是翠翠妈的生日,众人便一块去贺寿道喜。按照翠翠给曾毅的地址,第二天大家到了她住的小区,这是张店的一个高档小区。随着翠翠上楼,一进屋众人简直大吃一惊!屋内装修豪华,摆放着崭新的欧式家具,54 寸大彩电、冰箱、柜式空调、沙发等等应有尽有。毕竟是年轻人,小家庭布置得有条有理,十分温馨,还颇有一些文化氛围,这让曾毅感到十分吃惊。
后来曾毅才知道翠翠和她妹妹俩人都在青岛的旅行社当领队做导游,而且还带团去过澳大利亚。因冬季旅游的人少,翠翠就在商厦做服装品牌代理。一个农民的孩子又没上过大学,从偏远贫瘠的山村走出来,靠自己的奋斗和打拼,过上了这么幸福的日子,真是令人羡慕和敬佩。她们靠改革开放的好政策、靠个人的努力和奋斗,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峨庄也像全国千千万万个山村僻乡一样,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城镇化进程以及社会的发展进步,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出生在村里的年轻人都不甘于留守在自己的乡土僻壤,不愿再去延续父辈们的生活方式。他们走出大山、走进城里,脱离了世世代代的农耕文化的束缚,去寻找自己的新生活。翠翠和她的兄妹还有她的伙伴们也正是千千万万个农村孩子的缩影,从她们三十多年的变化,充分印证了中国的改革开放给广大农村带来的巨大红利和福祉。曾毅为他们、为亿万中国农民兄弟祝福,愿他们和千千万万的城里人一样,过上富足、幸福、美满的生活,去共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条条致富路》一直在路上
1985年《条条致富路》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届摄影竞赛“亚洲文化中心奖”
2015 年 10 月 1 日,曾毅在美国卡特总统博物馆举办个展,其作品《条条致富路》被卡特总统收藏。当时卡特总统刚刚动完手术,他向曾毅回赠了刚刚出版的《吉米・卡特自传》,并在扉页上写下 “祝曾毅事业顺利” 的祝辞。曾毅回国后,又收到卡特总统寄到他家里的一封感谢信。卡特总统是一位伟大的具有平民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政治家,他在任期间实现了中美建交,并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致曾毅先生 :
非常感谢您珍贵的礼物(注:赠送的作品《条条致富路》)。我非常感激你能在这特别的时刻记得我,能够把您和您的展览邀请到亚特兰大并在卡特中心博物馆展出是我们无比的荣幸,展览受到了美国广大观众的一致称赞和好评。
我很抱歉由于特殊的原因我没能亲自当面祝贺,但我相信在女儿的陪伴下你度过了一个非常愉快的时刻。
你忠实的朋友,
吉米 ·卡特(签名)

